ugg グレー | ugg バッグ | ugg ブーツ 店舗
26日通车的武广高铁,有网友戏称这是铁道部给国人的“圣诞献礼”,有经济学家称其将催生一场产业转移的狂欢,带来近千亿元的产业转移。
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可以不在东莞,但是所有产品,其生产的技术或者生产标准将由东莞确定,而传统的“madein东莞”将蝶变为“madeby东莞”或“designin东莞”。
对于武广高铁承载的内涵有着多种解读。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先庆认为,这条铁路将成为广东“腾笼换鸟”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助推器。湖南桂阳县委书记李向阳表示,武广铁路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桂阳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有学者认为,“世界工厂”可借力武广铁路,转型为“总装厂”,构筑总部经济。
留下高端环节转移低端生产线
12月中旬,在湖南郴州桂阳工业园区内,身为东莞一家电子厂老板的张正云,跟随东莞企业考察团来此,希望找到一块适合投资的土地。
张正云是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批南下办厂的内地商人,经多年的打拼,他的企业小有规模,现在却遭遇了瓶颈:劳动力成本上涨,出口环境恶化,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
走出去似乎成了唯一的办法,在广东以北的湖南、湖北以及江西,无数个工业园仿佛在一夜间冒出来,并纷纷向广东企业伸出了橄榄枝,推出诸多优惠措施。
按国家规定,工业用地价格不得低于8万元一亩,但是为了争夺项目,各地均采取了一种变通之策——通过厂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将用地租金返还给企业。
一方要把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转移出去,为先进生产力腾出空间,另一方则急需这些产业,充实自己尚欠发达的经济,且几乎不惜代价。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再完美不过的互补。
但事实远没这么简单。
张正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2008年把生产线迁往内地某地,但半年后又撤回了东莞,原因是“相比之下,用工成本虽然要低三成到四成,但是配套跟不上,物流成本升高,算下来,总体成本不降反升,而且招商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单纯。”
变通的办法并不是没有,张正云表示,很多企业都选择了总部+分厂的方式,将产业链利润微薄的低端生产线迁往内地,高端环节则保留在东莞总部。
“这就是很多加工贸易型企业在东莞活得很艰难,宁愿撑着也不内迁的原因。”张认为,如果整体内迁的话,光设备的搬迁费用就不菲,如果把配套产业都迁过去,加上相关成本,那更是个巨大的数字。
“如果我的企业是做电脑整机的,我会选择把元部件生产线放到内陆省份,东莞总部作为总装厂,负责产品组装、新品研发以及出口。”张说。
这个策略被一些专家评价为“东莞产业转移的可行之道”,由此衍生出的一个理念:东莞应该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工厂总装厂”——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可以不在东莞,但生产的技术或者生产标准将由东莞确定,而传统的“madein东莞”将蝶变为“madeby东莞”或“designin东莞”。
台达电子的桂阳投资之路
台达电子的发展历程,是东莞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工厂总装厂”转型的一个缩影。
余澄松曾以台达电子的高层身份多次赴桂阳考察投资环境。经过周密考虑,IT世界五百强企业台达电子决定投资8000万元在桂阳成立分公司——桂达电子。
据介绍,目前桂达电子主要生产变压器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桂阳不存在招工难问题,且薪酬标准比东莞便宜近五分之一,在生产配套方面,桂阳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做电子元件有利。
1992年,因台湾的人力资源匮乏,台达电子转战东莞,台达电子及其关联工厂,在东莞逐渐形成了一个从电子产品加工到成品组装的核心产业群。
台达电子的发展历程,是东莞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工厂总装厂”转型的一个缩影。
2007年底,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涨,“世界工厂”的产业模式走入发展瓶颈,台达也逐渐向内陆省份探索转移之路。在生产环节转移一部分到内地的情况下,台达电子把研发环节放在东莞,并在2007年投资8000万美元在东莞兴建研发中心。
该公司年报披露,2008年,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的营业损益为6.5亿新台币,相比2007年同期增长将近200%。“至少说明一点,台达东莞公司的转型战略是成功的。”一名经济观察人士表示。
面对各地伸出的橄榄枝,台达为何会选择内陆小城桂阳?2007年,在桂阳承接粤港台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招商推介会上,台达电子中国区行政总经理曾纪坚面对众多厂商发言时所说:“这是因为当地拥有丰富的资源,有成熟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郴州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一支开明务实的行政团队。”
“离广州不过4小时车程,有将近10万的剩余劳动力,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桂阳县县长袁卫祥如此表述。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桂阳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探明的有色金属有铅、锌、锰、金、银、铜、锡等20多个品种和矿带,非金属矿有石墨、煤炭等10多种。
在今年,台达又追加了几千万元的投资,上马二期工程。厂房从以前的5000平方米扩充到8000平方米,预计将扩充到2万平方米。
银星科技高管高希海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所在的公司是桂阳最大的民营企业,由东莞方中集团作为第一股东出资成立,2008年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
金融危机外销不畅???内销是大趋势,武广高铁的开通,对纷纷“出口转内销”的东莞企业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这将坚定莞企的信心:将产业链低端环节内迁,东莞总部则打造成研发、营销、物流调配中心。
莞企转型“总装厂”迎裂变
高希海认为,武广高铁带来的最深远意义,无疑是提升所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这对一家企业来说影响深远。“由此可以带来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的提升,这个效果短期内也许不明显,但从长远看,意义重大。”
这个观念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叶青的观点一致,“一座车站往往会衍生出一个城市。”
叶青认为,武广高铁的开通,为京广铁路松绑,增加其货运能力,“现代加工制造的流程控制中,最重要的无非是物流和时间成本。”
不可否认,武广高铁催生近千亿元产业转移的盛宴对于东莞来说也是一场产业裂变的绝佳机遇。
在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这与“世界工厂总装厂”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总装厂”的理念更清晰。
他表示,金融危机外销不畅,内销是大趋势,武广高铁的开通,对纷纷“出口转内销”的东莞企业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消息。这将坚定莞企的信心:将产业链低端环节内迁,东莞总部则打造成研发、营销、物流调配中心。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也认为,武广高速的开通将全面激活湖南、湖北经济,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具成长性的区域之一。
香港首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海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则从珠三角角度对裂变提出了另一种注解。“武广高铁对于急于拓展腹地的珠三角是如虎添翼。该线南接广深港客运专线,可打通‘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强势经济带,同时将珠三角发展腹地直接延伸到湖南和湖北,有利其升级转型,提高在世界产业链条上的位置,东莞也不例外。”